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2019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570亿,正迎来第三波浪潮
发布日期:2019-08-02 17:34:00 点击量:5335 信息来源:原创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19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70亿元、安防和金融领域市场份额最大,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具有爆发潜力。不仅如此,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在教育、医疗、出行等为普通民众提供覆盖更广、体验感更优、便利性更佳的生活服务。

报告认为,在市场需求拉动和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中国爆发了人工智能创业热潮,成为世界瞩目的人工智能摇篮。相较于之前的O2O、云服务等等风口,人工智能企业的盈亏平衡周期明显更短。

有望突破570亿元

人工智能企业可划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以AI芯片、计算机语言、算法架构等研发为主;技术层以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算法研发为主;应用层以AI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为主。

报告显示,在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公司总数达到2167家。2015年——2019年5月,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2587件投融资事件,总融资额达4233亿元,2018年总融资额却较上一年呈爆发式增长反应了投资人对标的选择更加理性,和对于AI领域的青睐。

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多集中在应用层,技术层和基础层企业占比相对较小;从技术类型分布来看,涉及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技术的公司较多,整体分布相对均。

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寻找落地应用场景成为核心要义,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70亿元,目前,安防和金融领域市场份额最大,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具有爆发潜力。

未来生产制造与公共服务领域将迎来红利

据基础建设和价值空间两大维度对人工智能赋能的十大实体经济进行分析,在金融、营销、安防、客服等场景在IT基础设施、数据质量、对新技术的接受周期等AI发展基础条件方面表现较优,而在当下市场规模、行业发展增速、解决方案落地效果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安防、金融、教育、客服等场景将产生较高的商业化渗透和对传统产业提升程度。

此外,制造场景由于基础建设复杂、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且实际智能应用仍较为边缘化,AI应用短期内渗透释放难度较大;医疗、零售、交通等场景随着AI技术与场景核心痛点匹配度上升、产品逐渐完善,未来将激发更大价值。

不仅如此,虽然人工智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实际市场爆发还未真正到来,投资潜力依然巨大。结给AI主要赛道发展机遇及窗口期,赛道发展瓶颈及预期解决周期,企业发展周期等因素,报告认为2019年仍将消化之前的投资热点,如Al芯片、人脸识别等基础技术,2020年之后资本可加速布局生产制造与公共服务领域,以烘享相关产业+ AI的发展红利。

BAT三巨头引领中国人工智能发力

其中报告显示,中国的BAT三大巨头,在AI领域起步较早,布局完善。其中百度拥有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小度助手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两大开放生态系统。已拥有50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式牌照,在国内遥遥领先。

阿里将自身AI技术能力整合到阿里云旗下ET当中,同时结合对各个产业的理解,将ET从单点的技能升级为具备全局智能的ET大脑。同时,阿里投资了众多AI领域名明星企业,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寒武纪等,其基于电商业务积累的商业化场景和云计算底层基础设施,拥有算力资源、对应用数据的价值挖掘能力和聚合生态优势。

而腾讯着眼于消费级AI多维应用场景与产业级AI技术使用。以联接为主题目,腾讯将能力投射到消费升级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在产业端,通过腾讯云、腾讯优图、腾讯觅影等主体,发力AI医疗法、AI安防、AI教育、智慧政务、智能零售等多个场景。

其中报告还将落户重庆的云众科技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其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企业,打造了核心技术闭环,从技术上覆盖图像识别、语音识别、NLP和机器学习全领域,从技术上实现“感知-认知-决策”的多维能力。

人工智能发展正迎来第三波浪潮

所谓人工智能,即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并力图实现某些任务。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计算智能。涉及快速计算和记忆存储能力。在计算机科学家看来,人工智能首先是计算行为,即涉及数据、算力和算法。

二是感知智能。涉及机器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即机器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捕捉和分析,并在处理后根据要求作出合乎理性的应答与反应。

三是认知智能。即指机器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人工智能主要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层次,认知智能涉及深度的语义理解,还是非常难做到的。

超人工智能的“奇点”,何时出现

提及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会讲到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对决。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理解的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波了。

第一波发生在1950年至1970年。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计算机科学家在从事机器推理系统,同时发明了早期的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这一时期的理论流派被称为符号主义。

第二波出现在1980年至2000年。我们现在讲的统计学派、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概念,在这一阶段都已提出。此时的主流理论流派被称为联结主义。

第三波是在2006年之后。谷歌利用大数据成功地对流感进行预测,引起了卫生部门的关注,这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密切关联的一个重要例子。在这一波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神经网络为中心的算法取得突破。

关于人工智能,有三个相关概念需要弄清楚:第一个是弱人工智能,第二个是强人工智能,第三个是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专用人工智能,很难直接用在别的场景中。现在很多科学家的理想目标是强人工智能,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可以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中。超人工智能则是指超过人类的智能,现在还不存在,当然也希望它永远不要存在,否则就会对人类的意义进行颠覆。

但是,美国科学家、发明家库兹韦尔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在这个世纪的30年代或40年代有可能超过人类,并把这一个时间点看成“奇点”。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极具创新力的奇点大学。

人工智能引领智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传统教科书往往强调英国和德国在殖民地上的矛盾。这一结论是事实,但也忽视了更加深层次的一个原因。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导者,德国更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者,英国不能容忍像德国这样的“新贵”崛起。从表面上来看是争夺殖民地,因为殖民地代表着原材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但实际上两国在争夺新兴科学技术主导权。

众所周知,在英国和德国争夺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一方面,美国有力地参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方面,它又没有与英国和德国展开直接冲突。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信息技术革命,主导者是美国。

如今,世界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关联技术,如物联网、区块链、超级计算、脑科学等。但是,由于人工智能的作用非常显著,因此这一次革命可被称之为智能革命。它意味着人工智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交通、医疗、教育领域新面貌

人工智能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未来交通会更多体现三个元素:一是新能源,二是无人驾驶,三是共享出行。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人们可能不再需要拥有一辆车,而是直接购买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出行服务。由此,现在的汽车制造商在未来可能需要向无人驾驶服务运营商的角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制造商需要同现在的打车软件以及高清地图公司等,进行充分整合与合作。

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医疗。医疗也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对于需求而言,医疗资源永远是不够用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扩展这一资源。特别是,它可以把一些传统上由成熟医生来完成的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例如,在影像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更有力地帮助影像科医生工作。这里的思路一定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人工智能还可以把医疗资源向较为贫困的地方进行扩展。在5G技术的基础上,远程医疗会更为可靠、更加便利。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被用来进行药物挖掘,从而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来开发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

人工智能实现因材施教。人工智能用于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推广自适应的教育方式。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多人一面”,因为老师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难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借助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并通过自适应系统更加精准地推出个性教育方案,从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人工智能或改变世界结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新型学习方式及开源软件等培养相关人才,大大缩短追赶发达国家的时间。同时,这一智能化方式也有助于克服传统文化的限制。但另一方面,智能革命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的问题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愿意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当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新兴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时,相关国家甚至会动用各种方式,包括投资审查、出口控制、限制科技和人员交流等,来阻碍新兴国家的科技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有可能转为“智能鸿沟”。其中,那些主要以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处于更加边缘的位置。更严重的情况是,由于发达国家会把产业回撤并通过机器来推动生产,那么基础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少地获得参与国际竞争和世界生产的机会。

目前,世界上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规则、政策、原则等,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来定义。例如,最有影响的“阿西洛马人工智能23原则”就是由马斯克等西方企业家推动形成的;在人工智能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也是由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率先提出来的,并成为机器伦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则。

今年6月,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相关治理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力的不断增强,类似的规则制定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进一步造福全人类。